通过熟悉经典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日期:2017-07-21 / 人气:

民间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从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入手,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的艺术鉴赏力。
 
1.经典艺术作品具有优美的艺术语言,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的艺术意蕴。
2.经典艺术作品经过历朝历代筛选,犹如“沙中淘金”一样。
3.经典艺术作品具有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永恒魅力。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南唐画家顾闳中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顾闳中(约910—980)江南人,五代南唐画家。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据历史记载,这幅图是作者奉后主李煜之命,去刺探韩熙载不仕南唐的缘由而潜入韩宅,暗中观察,目识心记,归后创作的。后主李煜欲用韩熙载为相,派画院画家顾闳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窥看他与门生宾客夜宴情景,绘成此图。
 
全图以五个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描绘了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夜晚宴请宾客时的听乐、赏舞、休息、清吹、散宴等情景。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对韩熙载的复杂神态刻画尤为传神。作品用笔劲健、流畅,色彩浓丽、典雅,各种器具及服饰花纹等描绘精微工整。
 
听乐
第一段“听乐”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赏舞
第二段“赏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德明和尚拱手伸着手指,行着叉手礼,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休息
第三段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在妻妾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清吹
第四段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散宴
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原迹早已佚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乾隆初此画从私家收藏转入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溥仪从宫中携出变卖,后张大千购得,带到香港。20世纪50年代又从香港私家购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