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壁画人物作品赏析 米开朗基罗作品创世纪解读

日期:2017-08-24 / 人气:

意大利西斯廷教堂本来只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因为米开朗基罗在其教堂内的天顶画创造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整体画卷全长40米,宽14米,自1508年5月开始绘制,至1512年10月底才完成,是世界上耗时最久的画。分为两个创作阶段,第一阶段从1508的冬天至1510年的夏天,第二阶段从1511年2月到1512年10月,历时4年。米开朗基罗把自己封闭在教堂之内,拒绝外界的探视,从脚手架设计到内容安排、从构创草图到色彩实施,全部由他一人掌握完成。
 
西斯廷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诺亚祭献》《大洪水》《诺亚醉酒》等九个主题。周围再以建筑结构等柱壁装饰,把每个画面分隔开。并在每一分隔的区域内四角画上共20个裸体青年,再在各区域的四个大框内画了12个形体较大的先知与巫女的形象。矩形的两条长边上,共有八个三角档,在档与档之间又画了“基督祖先的故事”,而在矩形两端的四个大三角档内,又画了四个圣经故事:《礼拜铜蛇》《大卫杀哥利亚》《哈曼的磔刑》《朱提斯杀荷罗芬尼斯》,共同组成一首以颂扬人类创造性智慧,赞美人性与人的肉体美的宏伟的色彩交响曲。其中每一个主题,每一个画面以及每一个壮美的裸体形象都蕴含着对人生欢乐与创造力量的肯定。
《创世纪》左中部
像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西斯廷天顶画虽然是采用了宗教题材,但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却十分明确:通过对人的创造力的神化,来赞扬人的肉体美和精神美。在《创造亚当》中米开朗琪罗把赋予人以生命和力量处理成为:由于创世主坚定的意志的感染而使人身上假寐的力量活跃起来。耶和华把手伸出去接触具有完美而刚健的躯体的亚当的手,这一接触使亚当具备了生命、力量和意志。对于人类“堕落”的主题,米开朗琪罗也以新的方式进行了处理。他要着力表现的不是人的原罪,而是人的独立自主的感情:他以夏娃大胆地伸手去摘取禁果的构图,表现了人对命运的挑战。在表现灾难的《大洪水》中,艺术家以一个戏剧性的悲剧情节突出强调了人的求生意志。就连穹窿两侧的先知与女巫,艺术家也把他们刻画为一些充满生命力与激情的形象:神秘狂热的以西结,全神贯注的约珥,神采奕奕的伊示雅、热情奔放的但以理、英勇威武的库姆女巫、兴奋炽烈的特尔斐女巫等等。即使是在天顶画上起着辅助的装饰作用的人物,也都贯穿着形象的情感洋溢的表现力。
创造亚当
西斯廷天顶画的完成显示了米开朗琪罗在绘画领域中异乎寻常的创造力和高度完美的技巧。为了解决天顶画的整个布局问题,艺术家探索了天顶画的结构分划,尽管人物众多,可是这样的结构划分不仅使场面具有条理,同时也使庞大的画面与装饰处理浑然一体。天顶画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的纪念性绘画原则,不仅没有破坏穹窿与墙垣的建筑形式,相反,它丰富了穹窿于墙垣的建筑形式,明确了穹窿与墙垣的建筑结构,加强了穹窿与墙垣建筑形式的造型可感性。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