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喜剧代表作品《唐璜》《吝啬鬼》 喜剧大师莫里哀喜剧艺术特点

日期:2017-09-21 / 人气: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是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也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
 
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本名叫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他出生在一个殷实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贵族教育。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做律师。1635年,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8年,又把“国王侍从”身份过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1643年,他向父亲宣称放弃世袭权利,和一些青年戏剧爱好者一起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在此过程中,由于莫里哀长期深入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加深了对法国社会的观察和理解,他的戏剧才华日臻成熟,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在卢浮宫演出他编写的《多情的医生》并大获成功,路易十四因此要“光耀剧团”留在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笔锋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无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且一毛不拔的高利贷者……他从各个侧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但他还没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队伍,因此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笑声中受到批判。传说莫里哀每写成一个剧本,喜欢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后总是说好。莫里哀最初认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得很糟糕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作品的风格。
莫里哀喜剧《吝啬鬼》剧照
贵族沙龙在读莫里哀的作品
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唐璜》,1668年,他又创作了力作《吝啬鬼》。
 
在莫里哀的戏剧作品中,《唐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莫里哀的最大成就,在欧洲喜剧里有很高的地位。唐璜是个手段灵活的宗教骗子,披着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外衣,进入了奥尔贡的家。奥尔贡和他的母亲白尔奈耳太太受了他的蛊惑,把他看做圣人,颂扬供养他。唐璜则尽其所能,在一些琐屑事情上表现他“崇高”的宗教德行。有一天他祷告时捉住一个跳蚤,事后还一直埋怨自己不该生那么大的气将它捏死。奥尔贡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打算把爱女嫁给他,把财产托付给他,把政治秘密告诉他。由于唐璜的挑拨,奥尔贡狠心驱逐自己的儿子,剥夺其财产继承权。他想不到他所敬爱的“上帝的意旨”的执行者原来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唐璜还竟然想勾引奥尔贡的妻子艾耳密尔,他对艾耳密尔说:“如果上帝是我的情欲的障碍,拔去这个障碍对我算不了一回事。”他的罪行被揭穿后,他不但企图霸占奥尔贡的全部财产,还打算利用奥尔贡出于信任而交给他的政治文件来陷害对方。他厚颜无耻地说,他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上帝,为了国王。他用上帝和国王来遮盖他邪恶的心灵。17世纪60年代,法国专制政体越来越反动,宗教伪善几乎遍及整个上层社会,其中包括天主教会的大主教和其他高级僧侣,以及王太后为首的许多皇亲国戚和达官大臣。唐璜就是这些伪善信士的典型形象。《唐璜》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唐璜在法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的语言中与“伪善”同义。
 
《吝啬鬼》也是莫里哀的优秀喜剧之一,讽刺资产阶级贪财如命的本质。阿尔巴贡是个靠放高利贷发财的资产者。他在儿女面前装穷,嫌他的儿子在穿着打扮上花钱,教他拿赌博赢来的钱去放高利贷。关于女儿的婚姻,他考虑的是对方要不要陪嫁。他放高利贷,想不到借债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他想续弦,却成了儿子的情敌。这些偶合场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常见的,但莫里哀运用起来却大大加深了喜剧气氛,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在金钱面前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埋在花园里的一万金币被偷后,他痛哭流涕,几乎想以身殉钱。他闹翻了天,把家里所有的人都看成贼,要求开动国家的一切统治机器,替他找回他的“命根子”。莫里哀很出色地运用喜剧夸张的手法,把阿尔巴贡的吝啬性格烘托出来。
 
莫里哀是位喜剧大师,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此剧由他亲自担纲主演。演出三场后,他觉得身体异常不适,对他的夫人和他亲密的学生、大演员巴隆说:“我这一辈子只要苦、乐都有份儿,就算是幸福的了;不过今天,我觉得异常痛苦。”他们劝他等养好身体再登台,莫里哀反问道:“这儿有50个人靠每天的收入过活,我若不演,他们该怎么办?”他不顾肺炎在身,坚持演出。剧中主角是一个挂着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没病装病,莫里哀却真的有病,经常痛苦地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热烈地鼓掌喝彩。演到最后一幕时,莫里哀支持不住了,倒在台上,夜里10时回到家里,咳破血管,与世长辞,终年51岁。由于生前的创作和个人的行为得罪了不少权贵,特别是教会,教会拒绝给他坟地,后因路易十四出面,才勉强允许将他埋在墓地的菜园后面,葬礼非常冷清。
 
莫里哀不仅是位杰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发展。他的喜剧在风趣、滑稽、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开古典主义喜剧之先河,极大影响了喜剧乃至整个戏剧界的发展。法兰西学士院成立后,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阿洛被选为院士,他曾劝莫里哀放弃丑角的行当,这样便有可能当上院士,获得当时文人的最高荣誉,但被莫里哀谢绝了。
 
他留给后人33部喜剧,《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唐璜》、《吝啬鬼》等都是广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佳作。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国际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20多种。
 
在法国,莫里哀代表着“法兰西精神”,伏尔泰尊他为“描绘法兰西的画家”,歌德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在莫里哀去世后,法兰西学士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题词: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他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他在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