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时代的浮世绘是什么意思?日本浮世绘图片海浪这么画的意义

日期:2017-09-20 / 人气:

日本语言中“浮世绘”字面译文是“浮华世界的图像”。“浮世绘”一词最早出现在天和二年(1682)出版的《每月游》序文和同年版井原西鹤的小说《好色一代男》中,它在日本诞生的年代正好是明末春宫画传播的顶峰时期。“浮世绘”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意即飘浮不定的尘世、俗世。自“浮世绘”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暗含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菱川师宣的《绘本风流绝畅图》应该是看了明代春宫画《风流绝畅图》之后而作的。《浮世绘的色与恋》的作者白仓敬彦曾写道:“对师宣或者当时的人们来说,色恋本身便是一种喜悦的存在。是的,那确实是一个喜悦的时代。”
 
1617年,德川幕府批准在江户建立“吉原游廓”,也就是那个喜悦时代的游乐中心。2万多坪的游廓不存在大名、武士、庶民等身份阶级意识,而吉原游女们却有等级之分,其中最高级的花魁是“太夫”。除了长相,太夫还要有和歌、能乐、围棋、象棋、茶道、花道、香道、绘画、书法、话术等修养。据说到了1846年,吉原共有近8 000个游女,她们每年都会举行各种赏花活动,如四月樱花、五月菖蒲、七月玉菊灯笼等等。而浮世绘正是在江户开始发展而兴起的,江户的风情味道难免会浸染进这种版画艺术中。如铃木春信画中有楚楚可怜、柔弱纤细的少女型柳腰美人,鸟居清长有写实健康、婀娜多姿、衣裳花色之美的“清长美人”,还有喜多川歌麿慵懒婉约、颓废妖冶的“歌舞女郎”,都散发出恋恋情色之味。
神奈川冲浪 [日本]葛饰北斋
洗马 [日本]安藤广重
浮世绘六位大师是:创始人菱川师宣(1618-1694),揭开浮世绘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1725-1770),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1752-1806)与喜多川歌 麿 (1753-1806),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约1762-1853),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1760-1849),风景绘大师一立斋广重(1797-1858)。
 
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1670年他将单一墨色印刷的木版画卖出,大大提高了印刷版画的技术,使印出的版画在质量上毫不逊色于绘画,为日本绘画史打开了新的境界。于是以画美女而闻名的大师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和喜多川 歌 麿 先后出现。铃木春信创造出彩色印刷的浮世绘——锦绘。铃木春信的恋情浮世绘仿若“空气中荡漾着一种温柔动物的味道”,而喜多川歌 麿 画作中的女色魅力“是一种像微粒流体的物质”,有着一种悸动的美感,宁静而细微。
 
东洲斋写乐从来不作美人绘,而是以绘制歌舞伎演员的肖像著称,他推出了“役者似颜绘”手法,通过对演员的眼、眉、口、鼻,绘出人物瞬间的心态,以高度的艺术性描绘出歌舞伎演员的表情变化乃至内在的性格,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并不受欢迎。
 
正当人物和风俗的主体已近枯竭时,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为浮世绘带来了清新明丽的风景画。葛饰北斋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据记载,在一次重大的佛教节日上,他在江户郊外一家寺庙前摆了一张200米见方的大纸,然后拎着一桶淡墨和一把笤帚,在上面边走边洒,围观的人都觉得十分好奇,不知他在做什么,但当作品最后完成被悬挂起来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那原来是一张禅宗祖师达摩的画像。
 
葛饰北斋受到西洋铜版画的影响,立志风景画的创作,他晚年以富士山为主题创作了一套《富岳三十六景》,采用大胆的构图和色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此后又创作了各地的名胜系列画。他的代表作是《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幅《神奈川冲浪》:画面的绝大部分被浪涛占据,渔夫和船只完全置于巨浪腹部,似乎成了浪涛的一部分。巨浪的呼啸与远处的富士山的安静形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浪花更渲染出画面的紧张气氛。出人意料的构图,瞬间即逝的千姿百态,呈现出令人目眩的丰富表情。作者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争,并以此象征着日本民族的精神和气节,充满着深刻的哲理寓意。
葫芦花 [日本]铃木春信
安藤广重喜欢旅游,注意四季变化,重视自然的力量,描绘的大都是雨夜啼月的杜鹃、日暮山路的白雪、深谷清泉的明月。据说他常用一块布涂污印版上的背景颜色,使之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模糊恰正表达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情感,呈现的是日本风景中独有的色彩情绪。他在《东海道五十三次》的系列里,以叙情的笔调丰富地描绘了日本的自然和旅行者,以后又创作了《木曾路六十九》等以日本各地为题材的系列画,其名望甚至超过了葛饰北斋。
 
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为主要题材,后逐渐出现以相扑、风景、花鸟及历史故事等题材的作品。浮世绘所描绘的内容多为当时属于庶民阶层的町人、武士、歌舞伎、妓女等的市井生活和花街柳巷的风俗,除琴棋书画外,梳头洗脚、更衣沐浴、玩耍嬉戏、焚香、调情,皆入画中。画面色彩鲜亮明快、线条流畅简洁,带有浓厚装饰性,足以和手工绘画相媲美。其表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刻制印刷成的木版画,另一种是比版画更珍贵的手绘成的肉笔画。画面着色起初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浮世绘生活气息浓郁,民族风格鲜明,反映当时日本市民生活中的爱憎、乐趣、苦恼和愿望,被喻为当时日本民风、民俗和人情世态的百科全书。由于其题材极富日常生活情趣,且因木版印刷可以大量生产、价格便宜、易于购买等特点,浮世绘很快发展起来。
 
浮世绘画师与市民阶层的关系很亲近,他们的版画经常被用做包装纸,日本茶叶的包装纸就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19世纪中期开始,当欧洲由日本进口茶叶时,包装纸上的木版画便吸引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劳特累克、梵高、高更、克里姆特、博纳尔、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都迷恋上浮世绘,并从浮世绘中获得各种有意义的启迪。梵高1885年到安特卫普时开始接触浮世绘,他临摹过多幅浮世绘,将浮世绘的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其名作《星夜》中的涡卷图案即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马奈在名作《吹笛少年》也运用了浮世绘的技法。就连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亦受到《神奈川冲浪》的启发,创作了交响诗《海》。印象派画家对浮世绘崇拜、摹仿、研究的结果,使其从未知的一种远东神秘世界的绘画样式中,寻求到新的启迪和途径、一种崭新的审美理念和一种典型的东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敏感把握,浮世绘不但加速了欧洲传统绘画观念全面性的变革,在西欧产生日本主义热潮,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而且在西方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更揭开了欧洲现代艺术的序幕。
冬日聚会 [日本]喜多川歌麿
浮世绘散发的是俗世的浮华悦乐,在浓浓的逸乐中却多少浸些淡淡的哀愁。日本文学家永井荷风在《赏花》中写到:“静静春日的内庭、吹拂的骤风、垂散的樱花、为风而惊的姬君,那是一个业已消失时代的欢乐之梦。”中国文人周作人也这样评到:“画面很是富丽,色泽也很艳美,可是这里面常有一抹暗影。”
 
浮华终究是短暂的,浮世绘在占据日本画坛260余年后,终因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盛行,致使这种艺术失去了健康的内容,追求色情和低级趣味,终于渐渐地走向衰亡。
源氏物语绘卷 [日本]藤原隆能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