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风格建筑代表的特点及发展 洛可可艺术绘画代表作风格特点

日期:2017-10-26 / 人气:

当巴洛克艺术大行其道之时,也为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始于18世纪初期法国的洛可可风格又称为路易十五式,因为它深受法王路易十五的偏爱。凡尔赛宫的一些房间的内部装饰体现了这种风格。法国的洛可可风格反映了富足上流社会时髦的生活风格,以及试图脱离17世纪的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建筑,而追求艺术上解放的心理。
 
作为一种强调装饰性的风格,洛可可艺术的许多形式与巴洛克风格相似,只是在规模上缩小,且构图趋于平坦。洛可可风格多有波浪形雕刻,成背对背的双曲面形式,且不对称。为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洛可可风格装饰喜欢使用蚌壳、卷涡、水草等曲线形花纹,并点缀以人物。装饰色调多为蓝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洛可可风格对优美与轻巧的强调,使人联想起莫扎特与海顿的音乐,莫扎特与海顿的风格有一种清晰而又和谐的结构,不同于巴洛克对动势变化的依赖。
 
洛可可绘画的题材同巴洛克一样,多与宫廷和贵族生活有关,画中的人物纤细,男人也带有某些女性般的纤弱;巴洛克画中的女人给人的感觉如男性般粗壮。洛可可绘画中有很多贵族生活的舞会、野外游等玩乐的场面,画面没有巴洛克的强烈的明暗对比,而有一种轻快柔和的感觉。巴洛克的画家,如鲁本斯,把观画者引入异国的戏剧性场面中;洛可可画家,如华托,却使绘画世界退向了远离生活纷争的远方。这里没有戏剧性的场面,却充满浪漫柔和的气氛,人物形象笼罩在闪烁不定的微光中,整个画面上的光线与色彩构成一种飘荡的魔力,颇似19世纪的法国印象主义。
 
18世纪法国宫廷建筑与工艺美术上这种风格的形成据说可能受到传入欧洲的中国清代的丝绸、瓷器上的图案风格的影响。洛可可建筑以巴黎苏比士府邸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为代表。绘画则以法国画家华托和布歇等为代表。
法国的洛可可绘画
让·安托尼·华托生于法国瓦伦西恩,1702年迁居巴黎。华托研究鲁本斯及威尼斯画派的作品,他的创作突破了路易十四时期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束缚,创造了抒情性的画风。华托许多作品描绘贵族的宴饮游乐、歌舞和情爱等闲逸生活。《西塞瑞亚岛之旅》就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图中,真实生活与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一对对年轻夫妇到西塞瑞亚这个爱情之岛,向维纳斯致敬,维纳斯戴着花环的身影出现在画的右边。而在奇妙的一天行将结束时,这些夫妇在丘比特的围绕下,准备登船回到凡间。这张画的风格让我们联想起鲁本斯的《爱之园》,但华托的笔触更浪漫,带有诗情味。画中的人物纤柔优雅,他们不如鲁本斯的人物那样强健有力,但举手投足间充满戏剧表演性。画面从左边到中心位置,三对男女不同的情态表现了男女谈情说爱过程中,从“劝说”、“犹豫”到“接受”的三个阶段。
 
《西塞瑞亚岛之旅》是华托向法国皇家美术学院提交的作品。当时的法国,一位画家只有作为某一特殊门类(如历史画)中的画家,才能被接纳进皇家美术学院。皇家美术学院接纳华托为它的成员,从而放宽了它的规则,并设立了一个新门类“游乐画”。华托绘画的新奇之感,来自他那种传达生活变幻无常的强烈意识。他的人物身着华美的服饰参加聚会,摆脱了日常生活的约束,享受着一种阿卡狄亚夏天般的柔和透明的空气,尽管在这种欢乐的后面存在着一种美梦将逝的遗憾的感觉。
 
佛朗梭瓦·布歇及其弟子奥诺雷·弗拉戈纳尔也是洛可可风格的代表性画家。布歇担任过皇家美术学院院士,是宫廷首席画家,在官场和美术界享有盛誉。布歇为贵族们描绘的梦幻世界同华托的世界一样充满幻想,却缺少华托那种对人世间欢乐无常的认识。布歇的绘画同华托的绘画相比,轮廓更为清晰,装饰性线条也更突出。在《蓬巴杜夫人的肖像》中,他把路易十五的情人画成正在梳妆打扮的维纳斯,表现出一种瓷器人偶的粉白相间的色调。
 
有人评论说,布歇的画是“用猥亵的暗示和刺激”来尽量迎合贵族享乐的趣味。他的画中有许多男女裸身、谈情说爱的场面。他的《浴后的黛安娜》把古代神话中的猎神黛安娜塑造成一个年轻宫廷妇女的形象,而古典雕刻家则多把黛安娜塑造成一个男孩似的矫健少女。在布歇的画中,手足纤小、肌肤柔嫩的黛安娜手中拿着珍珠项链。他的其他作品,如《维纳斯的胜利》等显得越来越矫揉造作,并一味追求表面的富丽堂皇、色彩的细腻和瓷器般的光泽。布歇还创作了《中国组画》。
 
奥诺雷·弗拉戈纳尔生于法国格拉斯。20岁时进入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后到罗马留学。1761年回到巴黎,成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他追随布歇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秋千》《浴女》和《相逢》等。《秋千》是他的代表作。在林阴覆盖的庭院中,一个年轻贵族正从下往上眺望荡秋千的年轻贵妇。画面带有一种想入非非的色情趣味。像《偷吻》《浴女》等等都表现了路易时代贵族的轻艳奢侈的玩乐生活。
 
英国的洛可可绘画
法国的洛可可绘画越过海峡,对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使英国产生了自中世纪以来第一个在本土以外有影响的画派。著名画家霍格斯就在他1753年出版的《美的分析》中明确地反对古典主义理论。在这篇论文中,他声称自然与艺术这两者的美都存在于波动的、不规则的曲线与变化之内,而不是在均衡之内。
 
威廉·霍格斯生于伦敦,先后学习装饰和镌版术,1721年出版第一组讽刺画《赌博之害》,不久又出版讽刺伦敦社交界的《化装舞会和歌剧》。1729年,霍格斯的第一批肖像画和以公众生活为主题的大型画获得好评。他开始创作以惩恶扬善为目的的故事性组画,并版印发行。这些组画包括《妓女生涯》《浪子生涯》《伦敦一日》和《时髦婚姻》等。霍格斯同时还创作肖像画。他的画把现代的道德题材以类似舞台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道德画常举一些骇人听闻的例子来阐述中产阶级严谨的道德观,如被伦敦繁荣诱惑的乡下女孩、耽于淫乐并为财富而娶出身低劣者为妻的贵族。《浪子生涯》画的是一群沉迷酒色、挥金如土的年轻人。他的画具有华托绘画所有的那种光彩,再加上他所表现出的以画叙事的才华,因此享有极高声誉。
 
《伯爵夫人之死》是六幅有故事情节的一组绘画的最后一幅。这六幅画的第一幅画中,一位有产阶级的少女与伦敦的一位伯爵在律师西尔麦汤格的撮合下签订婚约。第二幅画表现出戏剧化的冲突:伯爵不仅嗜赌成性而且生活放荡,他的妻子则卖弄风情。在第三幅画中,伯爵去找江湖郎中医治花柳病。第四幅画中,伯爵夫人在她房中听任西尔麦汤格献殷勤,并受邀参加假面舞会。第五幅画中,伯爵撞见西尔麦汤格与伯爵夫人在一所房子幽会,西尔麦汤格用剑杀死伯爵。在警察的追捕下,西尔麦汤格跳窗逃跑,而伯爵夫人则跪在弥留的丈夫面前。在最后的画中,伯爵夫人读到西尔麦汤格作为罪犯被吊死前的临终遗言,在悔恨和绝望中服毒自杀。
 
霍格斯以后的英国画家还有托玛斯·庚斯伯罗和威廉·雷诺兹两人在霍格斯死后称霸英国画坛。庚斯伯罗的代表作有《安德鲁夫妇》,雷诺兹的代表作有《伤怀的锡登斯夫人》。
 
中欧的洛可可建筑
波洛米尼创造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传到阿尔卑斯山北部、奥地利和德国南部,促成了中欧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巴洛克装饰图案使观者受到震动,而洛可可则有轻曼的效果,这种风格偏爱轻灵的枝形水晶吊灯及巨大的窗子。家具也被设计得具有了一种柔弱的优美感,墙壁不再由沉重的古典式壁柱与山花来连接,而被赋予了一种动态的平坦表面,镶饰着雅致的涂金装饰、灰墁装饰以及绘画。
 
洛可可室内装饰的别致感也为雕刻建筑所模仿。17世纪的巴洛克雕刻过于矫揉造作,形象威严,洛可可的雕刻多是浅雕,具有风雅的特征。巴洛克建筑柱粗、楼梯宽大,而洛可可建筑则显得雅致和精巧,同使人感到压抑的威严和妄自的炫耀的巴洛克风格恰成对比。洛可可建筑史上一些最富想象力的建筑作品出现在德国和奥地利。
 
巴尔塔沙·诺曼主持修建了菲尔参海黎根教堂。这位中欧最优秀的建筑家以轻巧和优雅的建筑特色著称。诺曼最伟大的建筑杰作是符兹堡的埃匹斯柯帕宫和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帝王厅。帝王厅使用流行的白色、金黄以及青色的装饰色彩、窗户和圆厅顶绕以缎带般的连续壁带,四周有形状不规则的涡旋花边图案。顶棚的边缘饰以有实体感的人物。大厅顶棚上,描绘着蓝天、金色的云彩和正飞掠过这片无尽天地的精灵。顶棚与雕塑构成惊人的幻觉效果,顶棚不再成为空间上的阻碍。
 
乔汉·米歇尔·费雪主持修建的奥顿布伦修道院,被视为德国洛可可建筑的极致。
 
吉尔·波法郎设计了巴黎著名的苏比士府邸。
 
乔凡尼·巴提斯达·提也波洛,这位最伟大的装饰派画家在威尼斯出生并接受训练。他综合了巴洛克全盛期的幻觉传统和维洛内西的华丽之风,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十分老练,笔法也优雅巧妙。符兹堡的埃匹斯柯帕宫的皇帝大厅顶棚画和费斯堡住宅内的凯瑟琳大厅的天顶壁画都是由他绘制的。
 
约翰·费雪·凡·伊尔奈是中欧第一位伟大的建筑家。他在维也纳建造的波洛莫伊斯教堂有着圣彼得大教堂的外观。前大门有类似万神殿的带柱廊的门厅。正面两侧有一顶上有塔的巨大圆柱。教堂和墙饰有着洛可可风格曲折有致的特点,而整个建筑又有罗马风格的刚强庄严的气势。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