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日期:2017-10-23 / 人气:

32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决定把帝国首都迁往东边的拜占庭,即现在的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随后100年间,东西罗马帝国分治。西部各省不久被蛮族侵占,东罗马帝国受北方的蛮族的侵害较小,并且在查士丁尼皇帝时代势力发展到最强。伊斯兰教兴起后,阿拉伯军队侵占了拜占庭帝国在北非和中东的部分领土。11世纪时,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征服,帝国的领域缩小到希腊和巴尔干半岛。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确立了希腊正教教会,并受到近东政治传统的影响,基本是一个神权国家,皇帝以教会和政治上的领袖自居。希腊和东方艺术的影响很大,形成独特的风格。而在帝国西部,塞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继承了罗马晚期的文化,包括早期基督教艺术,参与创造了欧洲中世纪的艺术风格。
 
教堂建筑
在帝国西部,巴西利卡式教堂发展于罗马时期的大会堂式公共建筑。教堂平面呈矩性,两端或一端带有半圆殿,大厅通常由三到四列圆柱纵向排列,分割出宽阔的中殿,两个或四个侧廊。中厅高出侧廊的部分有宽大的侧窗,用作采光和通风。侧廊上部有一楼层。半圆殿高出厅堂地面,为主祭坛所在。
 
在东罗马,查士丁尼皇帝以后,圆顶教堂风靡东正教区。查士丁尼时代修建的著名的圣瓦泰里教堂,以八面形堂身和中心圆屋顶结构,同巴西利卡式教堂重视经线的表现形式不同。5世纪在君士坦丁堡修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创立了拜占庭式教堂建筑的基本面貌,也成为稍后许多西方建筑的原型。它拥有早期基督教长方形会堂的纵柱线,但主殿却是正方形,由一巨大的圆穹顶覆盖,圆形穹顶由四个巨大的圆形拱门支撑,两个后殿上部是两个半圆形的穹顶。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技术超越了罗马万神庙。
 
镶嵌画
早期基督教反对在教堂安置雕像,因为《圣经》谴责异教偶像。艺术中人物形象的载体就落在绘画上。6世纪末的格利哥里教皇认为画可以引导不识字的文盲,彩色玻璃镶嵌的图画在拜占庭教堂壁上的存在的合理性才得到认可。拜占庭教堂朴素的外表同内部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画形成对比,镶嵌画以炫目的色彩把人的视觉引入非现实的幻象中。拜占庭镶嵌壁画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特征,人物形象具有观念化倾向,造型艺术的目的似乎在图解《圣经》的教义。希腊罗马艺术的写实技法,如人体比例、远近空间感遭到舍弃,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突出。拜占庭镶嵌壁画表现了一种对人体美的新的观念:人物画得很高,身材略瘦,细脚趾,脸细长椭圆,大眼睛,表情严肃,甚至带着一种悲怆感。除脸部而外,绘画缺少立体感。
 
拉威那在5世纪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城中宫殿、教堂、陵墓和纪念碑林立。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40年,查士丁尼的军队从东哥特人手中夺回拉威那。城中许多教堂的镶嵌画就是在那时产生的。拜占庭艺术的黄金时代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艺术品被保留下来最多的地方就是意大利的拉威那。拉威那的圣瓦泰里教堂是查士丁尼时代的最重要教堂之一,教堂内的查士丁尼和宫中随从的马赛克镶嵌壁画表现出一种严肃和永恒的情调。圣阿波利奈尔·勒纳夫教堂正殿外三层楼高的壁画最上层是耶稣生平的故事,中层是圣女仪仗队,下层是圣人像。壁画在查士丁尼皇帝的指令下于540年改作。
 
拜占庭的镶嵌画大多以金黄色为背景色,以红色、蓝色和绿色来勾画出景物和人物形象。拜占庭艺术风格对欧洲西部的美术风格也产生了影响,西西里岛的契伐尔大教堂镶嵌画就体现了拜占庭装饰风格。
 
726年,帝国政府发布一纸反对偶像崇拜的诏文,否认耶稣是神。843年后,崇拜偶像的风气又盛,随之而出现拜占庭艺术的第二次黄金时代。艺术作品显露出古典的风貌,表现出对人类身体美的关注。雅典西边的达夫尼修道院的一幅作于11世纪的《耶稣受难》镶嵌画,把耶稣受难时的痛苦表情和圣母的悲愤淋漓韭地表现出来。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