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艺术的兴起与特征 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日期:2017-10-27 / 人气:

发生在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不仅表现在艺术中,也表现在诗歌、械和音乐领域中。浪漫主义运动首先在文学中兴起,1790年到1830年之间达到高潮。浪漫主义喜爱中世纪和基督教的题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的《但丁复兴》等文学作品帮助培育了对往日的幻想。美术上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当时文学上的倾向相似,他们对“平凡人”的生活、人的个性和大自然感兴趣,并重视风景的道德价值。浪漫主义带来了视觉艺术的新构图方法,画家们追求将绘画与诗融合在一起,他们用版画的形式,把自己的大部分油画作品印成画册出版,同时配以文字。
浪漫主义绘画和雕塑
浪漫主义创造了一种幻想与崇高的意境,它喜爱远方异域,特别是东方场景。浪漫主义画家不喜欢静态的构图,而着力营造一种动态。浪漫主义的对角线构图、鲜艳瑰丽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豪放流畅热情奔放的自由笔触,常能激起观众的共鸣。与学院派古典主义尊重纯理性的抽象描写相反,浪漫主义艺术主张表达具体的具有特征的情感,而新古典主义着力于绘画的雕塑般的造型和素描般的纯净,浪漫主义的艺术则再次诉诸丰富的光和色彩,以及强烈的对比和主题的戏剧性。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一般特征在法国绘画中表现得特别突出。西班牙画家哥雅的画也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席里柯生于法国里昂,曾向古典派画家格罗学习,但他并不满足于古典主义法规。席里柯在绘画上崇拜鲁本斯,还深受米开朗琪罗的影响,被称为“法国的米开朗琪罗”。他最著名的作品《梅杜萨之筏》取材于当时的一个事件。1816年法国的巡洋舰“梅杜萨号”在三艘海船的护卫下,驶往美国圣路易,在非洲海岸的阿里贡触礁沉没。贵族舰长肖马雷在事故发生后首先逃生,挤进一只救生船,并割断尚有船员的木筏缆绳。木筏在海上漂流13天,最后仅存10多人被“阿尔尼斯号”救起。席里柯以极大的勇气创作了这幅画,画作公布后,震动了整个法国。席里柯这幅画表现了船员在海难前奋力求生的情景,同时谴责了舰长的不人道和无能。
 
在这幅画中,席里柯突破了古典主义水平和垂直线的构图,以及柔和均匀的光线,而采用金字塔形的构图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木筏成对角线指向远方的隐约可见的船影。画中众多人物的排列、黑白交错,构成起伏动荡的效果。画面充满紧张感,暗黑色的波涛起伏的大海、濒于死亡边缘的绝望的人们、森严沉郁的色调和光影的强烈对比给人深刻印象。
 
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艺术流派的领袖,他的日记和在报刊上发表的美术论文也是重要的文字遗产,德拉克洛瓦少年时代在马赛度过。他自幼喜欢文学和音乐,与诗人波特莱尔、文学家乔治·桑和音乐家肖邦等都有很好的友情。他受到鲁本斯和席里柯的影响,走上了偏离法国官方学院派的古典主义的道路。他具有浪漫主义性格,早期作品表现出革新倾向。他的画描写人类的灾难,题材的悲剧性由鲜明的色彩对比和震撼人心的构图所突出。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画风的带头者。油画《但懂舟》是他的成名之作。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地狱”的第八篇,描写但丁由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着乘弗列吉亚的船来到了地狱的斯蒂吉河中。在波涛汹涌的地狱之河中,许多赤裸的身体在河中痉挛着;一些人挣扎着想爬上但丁的小船,回到阳世,遭到诗人的严厉谴责和道义审判。24岁的德拉克洛瓦作这幅画时,穷得连画框都买不起。《但懂舟》1822年在沙龙展出时,引发了一场艺术鉴赏问题的争论。
 
德拉克洛瓦的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和民族解放斗争的作品有《希阿岛的屠杀》和《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希阿岛的屠杀》描绘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苏丹的残酷统治,宣布独立,土耳其军队在希阿岛杀害2.3万多人的史实。画面上一群手无寸铁的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军队的淫威下,无助地挤在一起。远处有蓝黑色的海洋和隐约可见的烧杀抢掠的惨状。整幅画形象地再现了这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德拉克洛瓦根据拜伦的诗篇创作了《萨尔丹纳帕勒之死》油画。这幅油画描写被围困在尼尼维宫中的亚述国王命令侍从杀死他的妻妾和爱马,然后自焚而死的情景。萨尔丹纳帕勒躺在用薪柴架起的四角是大象头的寝床上,背景是一名宁可上吊也不愿被杀的妇女。橘红色的床毯和妇女们细嫩的裸体同周围的黑暗和烟雾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屠杀中,无动于衷的暴君、宫女的绝望表情和到处堆砌的珠宝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这幅画是德拉克洛瓦最著名的油画。
 
《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又一幅著名的作品。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宣布解散议会,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巴黎市民闻讯起义,筑起街垒,高呼“打倒波旁,自由万岁!”的口号。画中,勇敢的巴黎姑娘莱辛左手拿枪,右手高举三色旗领导着人民冲锋。地上的尸体同奋勇冲锋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对比。
 
吕德的《志愿军出征曲》是一件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作品。1833年他受命为拿破仑统治期间始建的巴黎凯旋门创作雕塑。吕德选择了1792年巴黎马赛区人民高唱军歌,奔赴巴黎抗击普奥联军的情节。在这幅题为《志愿军出征曲》的雕塑中,怒吼的战神极富感染力。
 
哥雅是一位天才的西班牙画家。他早期作品为洛可可风格,后来向维斯盖兹和林布兰学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哥雅是受人欢迎的宫廷画师,画了许多贵族画像。他的名画《查理四世的家族》把衣着华丽、珠光宝气的王室人物画得浮华、肤浅而贪婪。
 
现实主义倾向的浪漫主义风格
19世纪中叶起,浪漫主义渐趋式微,写实主义特征隐现其中。画家们认为浪漫主义题材远离日常生活,绘画还是应当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于是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特征便日渐突出。这种倾向在法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绘画中都能看到。著名的画家有米勒和康斯坦布尔等。
 
米勒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村庄。他的画描绘了寂静的广阔无垠的田野,以及农民们播种、收获和伐木等劳动情景,表现了农民在地里干活的辛苦。他的重要作品有《拾穗》等。
 
米勒在巴黎穷困潦倒,为了生存用素描去换鞋穿,用油画去换床睡,他甚至为接生婆画招贴画。后来他迁到枫丹白露的巴比松村,在这里住了27年,上午到田间劳动,下午绘画。《拾穗》这幅名画的名称原为“八月”,它表现一个欢乐的夏收场面。富饶美丽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辛勤劳动形成对比。一位社会活动家建议米勒修改构图,米勒最后把前景只留下三个人物,热烈繁忙的夏收场面被作为了背景。《拾穗》在巴黎展出后引起震动。当时是19世纪70年代,大革命已过去几十年,农村中的人民仍过着艰苦繁重的生活,他们对城市中出现的政治风暴、革命和新事物不感兴趣。米勒用画表现了这种安于天命、无可奈何的精神状况。《拾穗》展出后,受到严厉的攻击,有人说:这幅画是想要暴露这些穷人若不拾落穗就无法活下去。《费加罗报》文章说:在这三个拾穗者背后的地平线上,隐现出造反派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另一位评论家则说:看到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野里拾落穗,比见到三个殉难者还要更痛苦地抓住我的心灵。
 
米勒的艺术中表达的思想是:劳动不仅本身是美的,而且还产生一切美的东西,包括人的道德、情操、身体、形态、行为、举动,以及和人打交道的大自然。米勒的艺术语言亲切易解而又朴实,从容不迫地向观众叙述着自己的观点。在米勒绘画结构和场景的庄严的旋律中,在朴素稳健的笔法中,在柔和协调的色调中,蕴涵着深邃含蓄的力量。作为农民画家,欧洲美术界无人能与米勒相比。
 
柯罗的风景画在法国风景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一反学院派的模拟造作之风,而直接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柯罗冬天在各处的沙龙作油画,夏天则到各处旅游写生。柯罗的肖像画都以真实的人物为模特儿,有时也找一些时装店的意大利妇女。他所作的30多幅女子肖像画基本上是以几个妇女为模特儿。《梳妆》中,一位妇女正在林中接受女佣的打扮,远处是一个读书的妇女,林外白茫茫的。
 
柯罗的风景画具有独特的抒情味,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他的风景画大致分为两大类:“意大利风景画”和“法国风景画”。“意大利风景画”作品风格是他早年游历意大利时形成的,着重于表现自然景物的厚重、实体感。画面充满明朗的阳光,场面朴实,线条清晰。题材多以城市的建筑、街头和广场上的风光以及乡村古堡等为主,自然风景与世俗生活的场面混合在一起,著名的作品有《意大利城堡》《罗马竞技场》《威尼斯大运河》等。“法国风景画”的代表作是《麦地》《夏特尔大教堂》《孟特桥》等。
 
1835年,柯罗在巴比松村结识了米勒、卢梭,并成为好友。他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富有朦胧诗意的独特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林妖的舞蹈》和《蒙特枫丹的回忆》把他对法国森林的感受和幻想表现出来。画中晨雾初散,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氤氲出一种温暖湿润的气息,一位穿红裙的妇女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菌,两个儿童正在树下采集地上的野花。柯罗的风景画以银色和褐色为基调,有时也用鲜艳的色彩作点缀。《戴珍珠的妇女》画的是一个头戴花环的妇女,它使人想起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透纳是英国最杰出的水彩画家。他生于伦敦,24岁就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的院士。他对普桑非常钦佩。透纳对现代主题感兴趣,也着力创造戏剧性效果和幻象。他喜好朦胧的夜色和变幻无定的大自然,大海常常是他的画的主角,名画《海难》便是一例。透纳是浪漫派画家,但他又以自由的笔法预告了19世纪末欧洲画家逼真表现光和气的探索。
 
康斯坦布尔把英国风景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而且也影响了西方的绘画。作为水彩画家,康斯坦布尔擅长描绘难以触摸的自然风景的颤动与战栗。他的代表作《干草车》是为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而作的《河景》组画的第三幅。这幅画表现的主题是英国萨福克乡村的景色,这幅画中一辆大车正涉水过河。一条孤零零的狗望着正在过河的大车。对岸是洒满阳光的田野。画的左侧是一座农舍和一丛树木。画中没有巍峨的山峰和开阔的前景,只有萨福克的田野和树丛。这是康斯坦布尔诞生的村庄中弗拉特夫德家庭磨坊周围的风光,是远离城市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画的主题是水、清新的空气和蔚蓝色的苍穹。这幅画层次分明,构图严谨。画面上天空中飘着云朵,田野沐浴在盛夏宁静的闪耀着的银绿色的光辉中。画家的笔轻轻触过苍穹和大自然,人们仿佛感受到自然界草木的茂盛翠绿的气息。这幅画迅速在巴黎和伦敦获得声誉。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