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米歇尔·斯维尔茨生平事迹经历简介资料

日期:2024-02-05 / 人气:

米歇尔·斯维尔茨既不是一位纯粹的佛兰德斯风格画家,也不是一位真正的荷兰风格画家,而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罗马”风格画家,他的作品典型地反映了17世纪罗马北部地区艺术家的生活环境,大部分作品属于表现田园风俗的现实主义流派。
斯维尔茨自1646年即成为罗马圣路加学院的成员,并于1646-1651年之间,被民众圣母玛利亚教堂的档案记录为“居住在著名的马尔古塔广场”。曾有人邀请斯维尔茨去布鲁塞尔管理一所美术学校,他好像接受了,于是在1656年他离开了意大利(1654后?)。1659年,他加入了布鲁塞尔的画家行会,并于1660年为该行会创作了一幅《自画像》(在乌菲齐美术馆还保存有一幅他年轻时候的自画像)。次年,他在阿姆斯特丹结识了一些法国嘉布遣会的修士,于是开始过起一种极为艰苦、甚至有些严酷的宗教生活一“不吃肉,终日禁食,并把所有财产都捐给了穷人”,这是当时的描述。
 
米歇尔·斯维尔茨还自荐加入了国外传教团。1661年11月,他在巴黎遇到帕鲁大主教,并以后者的世俗弟子的身份,于1662年1月一同离开马赛。在一封在塔布里兹(波斯)写于1662年7月的信中,帕鲁曾经抱怨过斯维尔茨的脾气,因为斯维尔茨经常与同行的旅伴争论,并在这次国外传教的事业中似乎也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一次不可避免的争吵后,斯维尔茨由于与帕鲁完全不和,即去了印度果阿的耶稣会。
 
对于斯维尔茨的死因还不可知,但是他在国外传教期间似乎从未停止过创作。斯维尔茨早期的艺术培养过程尚不可知,因其所能找到的最早作品所标识的日期也已经是他的意大利时期了(《玩筛子的战士》,1645或1649,卢浮宫;《画素描的人》,鹿特丹,B.V.B.),在这些作品中,已经表现出他对彼得·凡·拉尔风格的全面了解,以及对切尔阔齐和米埃尔的初步认识,后两位画家都是斯维尔茨到来之前在罗马十分活跃的艺术家。这两位画家的创作主题和手法均未发生重大的改变,除了后来的布鲁塞尔-荷兰时期。在此时期,他们的创作主题多是年轻艺术家在学习古代艺术的场景,这似乎已预先向我们展示了斯维尔茨作为院长在布鲁塞尔的学院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荷兰国家博物馆;鹿特丹,B.V.B.,底特律,艺术学院;哈勒姆,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在他们的作品中还有赌场的场景(卢浮宫,荷兰国家博物馆;马德里,蒂森-博尔内米萨博物馆),以及以十分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出的意大利平民,预示了后来画意大利人物形象的柯罗(《乞丐》及《纺织女工》,罗马,古罗马神殿博物馆,《梳妆的贝拉》、《年老的饮者》,罗马,圣路加学院;《纺织女工》,古达博物馆,《为孩子抓跳蚤的母亲》,斯特拉斯堡博物馆)。
 
斯维尔茨作品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他对明暗对比的深刻理解和既有力又和谐的色彩运用中,特别是他所使用的一种冷调的蓝色和多种强烈突出的棕色和灰色,这些色彩十分有效地加强了其作品中既古旧、又严肃而悲伤的现实主义色彩,而这种悲伤正是斯维尔茨的特点之一,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产生了一种沉重的诗意。
 
斯维尔茨的创作晚期放弃了意大利式的绘画主题,而着重于绘画技巧,经常创作对称的婴孩头像(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鹿特丹,B.V.B.)和动人的风俗场景(吕贝克博物馆,卢浮宫),于是他又回到荷兰式的“精美”绘画传统中去,其手法精细轻巧,使他与迪雅尔丹(如奥贝林和荷兰国家博物馆的艾伦纪念博物馆所收藏的那些令人赞叹的灰淡的肖像画)和泰尔·博尔赫(卢浮宫的《女媒人与年轻人》曾被认为是他所作)齐名,其清澈纯净的色彩和一种少有的细致考究的色调,令他几乎接近了弗梅尔的创作水平。



现在致电 400-0770-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